若<动>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一个女人跪着,上面中间象头发,两边两只手在梳发,表示“顺从”。本义:顺从)
同本义
若,顺也。--《尔雅·释名》
万民是若。--《诗·鲁颂·阙宫》
天子是若。--《诗·大雅·烝民》
有孚禺若。--《易·观》
钦若昊天。--《书·尧典》
不逢不若。--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
又如:若时(顺应天时);若淑(温顺而善良)
如同;像;
圣人之德,若天之高,若地之普。--《墨子·尚贤中》
肌肤若冰雪,绰约若处子。--《庄子·逍遥游》
关山度若飞。--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
天涯若比邻。--唐·王勃《杜少府之任蜀州》
又如:视若分敌;若明若昧(好像清楚又好像不清楚);若出一辙(若出一轨。像从一个车辙里出来的。比喻言论、行动、遭遇等完全一样);若如(如;像);若卵投石(同“以卵击石”。比喻不自量力,必遭失败);若涉渊水(若涉渊冰。比喻处境艰险)
择菜
若,择菜也。从艸、右。右,手也。--《说文》
引申为选择
《晋语》秦穆公曰:“夫晋国之乱,吾谁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,以为朝夕之急。”此谓使谁先择二公子而立之,若正训择,择菜引申之义也。--清·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
同,相当
彼与彼年相若也。--韩愈《师说》
布帛长短同,则贾相若。--《孟子》
及;到
病未若死。--《国语》
比得上(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)
虽然,则彼疾,当养者孰若妻与宰?--《礼记》
徐公不若君之美也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》
诺,应允,后作“诺”
已若必信,则处于度之内也。--《马王堆汉墓帛书·经法》
步骑之所蹂若。--《文选·司马相如·上林赋》
对付,处置;
寇深矣,若之何?--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
若<代>
如此,这样
出若入若。--《荀子·王霸》。注:“如此也。”
织自若。--《战国策·秦策》
以若所为,求若所欲,犹缘木而求鱼也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又如:若许(如许;这些);若言(此言,这样的话);若曰(这样说);若大若小(大大小小);若此(如此,这样);若是(如此,这样);若斯(如此);若然(如此);若尔(如此,如果这样)
你们;你们的;
若,汝也。--《小尔雅》
惟若宁候。--《考工记·梓人》
若则有常。--《仪礼·士昏礼记》
若肯发兵助我乎?--《汉书·匈奴传上》
若不恭命。--《墨子·明鬼下》
命曰三日,若宿而至。--《国语·晋语四》
若为佣耕,何富贵也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若辈得无苦贫乎。--明·崔铣《记王忠肃公翱三事》
又如:若曹(你们这些人);若属(你们);若辈(你们)
其;他的;--用于他称
今人处若国得罪。--《墨子·天志下》
这个,这样--用于近指。如:若人(这个人);若士(这个人。同若人);若时(此时,现在);若辈(这些人,这等人)
用于疑问。相当于“怎么”、“哪里”。如:若个(哪个);若之何(怎么办;也指怎么,为什么);若何(怎样,怎么样;亦指怎么办;怎么,为什么);若为(怎样;怎样的;怎堪;怎能)
这么;那么。用同“偌”
老太太若大年纪。--《红楼梦》
若<连>
假如;如果
公子若反晋国,则何以报不谷?--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
若反国,将为乱。--《史记·赵世家》
寡人若朝于薛,不敢与诸任齿。--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
若印数十百千本,则极为神速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天若有情天亦老。--唐·李贺《金铜仙人辞汉歌》
又如:若不是(如果不是);若曰(如果说);假若(假使);若其(假如,如果);若苟(若或。假如,如果);若非(如果不是;要不是);若果(如果);若使(假使,假如,如果);若是(如果,如果是)
至于。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
若夫霪雨霏霏,连月不开,阴风怒号,浊浪排空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又如:若乃(至于。用于句子开头,表示另起一事)
或;或者
以万人若一郡降者,封万户。--《汉书·高帝纪》
若有会同。--《周礼·稍人》
又如:若者(或者);若大若小(大大小小)
与,和
旅王若公。--《书·召诰》
而
抑若扬兮。--《诗·齐风·猗嗟》
宠辱若惊。--《老子》。顾注:“而已”
若降天地之施,垂三光之明者,实在陛下。--《三国志·魏志》
若<名>
禾秆皮'
稣,杷取禾若也。--《说文》。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秆皮散乱,杷而梳取之。”
香草名
杜若,香草。--《说文》
华采衣兮若英。--《楚辞·云中君》
顺微风,挥若芳。--傅毅《舞赋》。注:“杜也。”
衡兰芷若。--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
又如:若芳(杜若的香气);若英(杜若的花);若惠(香草名。杜若和蕙草)
灵木。如:若木(古代神话中的树名);若光(古代神话中若木的光)
秦、汉时县名。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县东南
古水名。即今雅砻江,为金沙江支流。源出青海,东南流经甘孜、新龙等县,到攀枝花市东北入金沙江
姓。如:若口引(复姓)
若<助>
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,表示事物的状态。相当于“貌”、“样子”
用史巫纷若,吉。--《易·巽卦》
有孚颗若。--《易·观卦》
乘其四骆,六辔沃若。--《诗·小雅·裳裳者华》
桑之未落,其叶沃若。--《诗·卫风·氓》
用于句首
若昔朕其逝。--《书·大诰》
雅<形>
(形声。从隹,牙声。从隹,与鸟有关。本义:鸟名,乌鸦的一种。《说文》:“楚乌也。”)
正确;合乎规范,;
雅者,正也。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。--《毛诗序》
文章尔雅。--《史记·三王世家》。索隐:皆训正也。
雅之为言正也。--《风俗通·声音》
雅者,古正也。--《白虎通·礼乐》。按:说文疋下古文,以为诗大雅字。疋字隶体似正,故傅会训正,其实古文借疋为諝,后又借雅为諝也。风,讽也。雅,諝也,颂,诵也。此四始之本字。
辞令就得谓之雅。
君子安雅。--《荀子·荣辱》。注:“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。”
察纳雅言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又如:雅道(正道,大道);雅音(正音);雅算(正确的决策);雅学(正道之学。指儒家经典之学)
高尚;美好;;
张耳雅游。--《史记·张耳陈馀传》
忽忘雅素。--《汉书·张禹传》
雅步擢纤腰。--《陆云诗》。注:“闲雅谓妖丽也。”
都督阎公之雅望。--王勃《滕王阁序》
又如:雅操(称弹奏乐曲高雅精妙);雅望(美好的愿望);雅篇(优美的篇章);雅像(雅相);雅量高致(气度不凡,情趣高尚);雅驯(温文不俗);雅坐(文静地坐着);雅人深致(风雅的人有深远的意趣);雅俗(雅士与俗人);雅客(高雅的客人)
尊敬他人的敬辞。如:雅饬(对别人告诫的敬称);雅诲(尊称别人的教诲);雅命(尊称对方嘱咐或建议之事)
雅<副>
素常;向来
予雅道冠,拄杖二癖,每自笑叹。--宋·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
安帝雅闻衡善术学。--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又如:雅好(平素所喜好);雅志(平素的志向);雅尚(平素的喜好);子所雅;善雅鼓琴
表示程度很甚,相当于“很”、“极”
帝雅重瑞名。--《明史》
又如:雅重(甚为敬重)
雅<名>
平素的交情
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,而敢求交乎?--宋·苏轼《与谢民师推官书》
又如:同朝之雅;同寅之雅;雅素(故旧的情谊);雅故(故交,旧友)
《诗经》中六义之一
古诗有六义焉:一曰风,二曰赋,三曰比,四曰兴,五曰雅,六曰颂。--《诗序》
风土之音曰“风”,朝廷之音曰“雅”,宗庙之音曰“颂”。--宋·郑樵《通志》总序
训诂中多有名雅的书
《尔雅》:尔,昵也;昵,近也;雅,义也;义,正也。五方之言不同,皆以近正为主也。--《释名》
又如:《尔雅》;《广雅》;《通雅》
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