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〈名〉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田象树上结的果实形,在木之上。本义:果子,果实。这个意义后来曾写作“菓”)
同本义
果,木实也。--《说文》
艮为果蓏。--《易·说卦》
而树之果蓏,珍异之物。--《周礼·场人》。张晏曰:“有核曰果,无核曰蓏。”臣瓒曰:“在地曰蓏,在树曰果。”
五果为助。--《素问·藏器法时论》。注:“谓桃李杏栗枣也。”
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,皆争迎取养。--柳宗元《种树郭橐驼传》
杭有卖果者,善藏柑。--明·刘基《卖柑者言》
果止于梨、栗、枣、柿之类。--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又如:果布(果品与布帛);果馔(果品与菜肴);果谷(果类与谷类);果正(正果。亦指转世);果桌(果卓。摆设筵席用的桌子);草果;荚果;浆果;果瓜(供果用的甜瓜);果茹(瓜果蔬菜);果隋(瓜果);果蔗(一种供鲜食的甘蔗)
结果
贵贱虽复殊途,因果竟在何处。--《南史·范云传》附范缜
敌人既然敢犯罪,他就该自食其恶果!
又如:果验(应验);战果;效果;成果;自食其果;恶果
通“祼”。古代帝王以酒祭奠祖先或赐宾客饮之礼
大宾客则摄而载果。--《周礼·春官》
以待果将。
果<形>
果敢,果断;
由也果。--《论语》。苞注:“谓果敢决断也。”
其身果而辞顺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。注:“谓敢行其志也。”
故制戎以果毅,制朝以序成。--《国语·周语中》
凡此之辈数百人,皆忠壮果烈,有智有仁。--汉·陈琳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
又如:言必行,行心果;果谲(果敢而多谋的计谋);果直(果敢正直);果烈(果敢刚毅);果侠(果敢仗义);果劲(果敢强劲);果行(果断的行动);果志(果断之志);果勇(果断勇猛);果悍(果断勇猛)
通“裸”。赤体。赤露
东龟曰果属。--《周礼·春官·龟人》
果 <动>
吃饱
充嗛果腹兮,骄傲欢欣。--唐·柳宗元《赠王孙文》
又如:果腹;果足(盘缠;旅费)
实现。凡事与预期相合的称果,不合的称不果
闻之,欣然规往。未果,寻病终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果 <副>
果然,当真
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审知故松山列难督师洪公果死耶,抑未死耶?--清·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
又如:果不出所料;果尔(果真如此);果是(果然是);果若(果真)
究竟,终于,到底;
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?在于知安而不知危,能逸而不能劳。--宋·苏轼《教战守》
果不如先愿,又非君所详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<连>如果,假若
丈人顾先生曰:“果如是,是羿亦有罪焉”。--明·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
又如:果能如此
果报
因果报应,佛教的一种宿命论
一善念者,亦得善果报;一恶念者,亦得恶果报。--《法苑珠林·无三昧经》
果播
一种植物借果实散布来扩大其分布
果不其然
;x见“果然”
我说:“姑老爷今非昔比,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……”今日果不其然。--《儒林外史》
果冻
一种常在果汁中加入明胶而做成的甜点心
果断
;;;有决断,不犹豫
(她)果断地说:“好吧!是福盼不来,是祸也愁不去。该怎的就怎的吧。--《党员登记表》
果脯
;桃、杏、梨、枣等水果加糖或蜜制成的食品的统称
果腹
';;'吃饱肚子
充嗛果服兮,骄傲欢欣。--《庄子·逍遥游》
食不果腹
衣不蔽体,食不果腹
果敢
当机立断,敢作敢为
毛主席指挥全军,以机动果敢的行动,迅速回师桐梓,摆脱敌人。--《遵义会议的光芒》
果酱
;∶用水果和蔗糖煮成不保留水果形态的稠厚状产品
∶由蔗糖与含有果胶的果汁煮熬而成的果子制品
果酒
指用葡萄以外的水果经发酵而酿制成的酒
果决
形容毫不犹豫,坚决果断
(甘)卓性不果决,且年老多疑。--《晋书·乐道融传》
果料儿
,,,.,,.加在甜点心上的葡萄干、瓜子仁、松仁、青丝、红丝等物品的总称
这种面包加了果料儿,味道挺不错
果木
∶果树
∶水果
彼处不产五谷,虽有果木,亦都不食,惟喜以土代粮。--《镜花缘》
果农
栽培果树,从事果品生产的农民
果皮
;果实外壳或外皮
果品
;水果的肴馔、精选品和食物
一面铺下菜蔬果品按酒。--《水浒》
果然
;x;∶确实如此,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
果然名不虚传
里头果然有一件粉红色的纱衣,她就拿起来,转身走进树林。--《牛郎织女》
∶连词,表示假设
那儿果然像你说的那么热,我去时就连毛衣也不用带了。
∶饱足的样子
适莽苍者,三食而反,腹犹果然。--《庄子·逍遥游》
果仁儿
∶种子外皮内边的部分,常指可以食用的种子或坚果、核果及类似果实内果皮里边的部分
;∶花生仁,花生米
果肉
;;皮中的肉质部分(如苹果或坚果)
果如所料
xx事实果真和所预料到的一样。形容料事如神
始,上怒未已,两府窃以曰:“必重贬介,则彦博不安;彦博去,即吾属递迁矣。”既而,果如所料。--宋·胡仔《梅圣俞》
果若
连词,如果。
师父果若不要我,把那个松箍儿咒念一念。--《西游记》
果实
同“果1”
大黄其实是一片叶子的叶柄,却被当成果实
果树
生产食用果实的一种树
果霜
某些新鲜水果(如葡萄或李)或叶面(如白菜或荷兰石竹的)的粉霜;亦指蜡质包皮
果穗
;指某些植物(如玉米、高粱)的果实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穗
果糖
;;一种酮糖2()32,已知以左旋、右旋和外消旋形式存在;尤指存在于果汁和蜂蜜中的、很甜的可溶性左旋-型式,混合在许多二糖和多糖中
果真
;x;∶同“果然”
进屋一看,果真小王还在
∶表示假设关系,有“如果确实”的意思
果真你愿意帮助,那我太高兴了
果汁
用鲜果的汁制成的饮料
果子
∶可以吃的果实
果子酒
果子露
∶点心
这是四碟果子,一小壶酒,大奶奶叫给二爷送来的。--《红楼梦》
果子酱
一种浮有水果片与水果圈的软性半透明果冻
果子露
在蒸馏水中加入果汁制成的饮料
书<动>
(形声。从聿,者声。聿,即笔。隶书省“者”成“曰”。《说文》:“书,箸也。”箸(著)即显明。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,“者、箸”音近,故“者”有表意作用。本义:书写,记录,记载)
同本义;
書,著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说文序云:“著于竹帛谓之书。”
五曰六书。--《周礼·保氏》
作书。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,中古以漆画于帛,后世以墨写于纸。--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
易之以书契。--《易·系辞》
书者,以笔画记之辞。--《尚书序》疏
子张书诸绅。--《论语·卫灵公》
乃丹书帛曰:“陈胜王”,置人所罾鱼腹中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大书一“屈”字,以两竿夹揭之,走诉行御史台。--明·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众言同,于是乎书。--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又如:书候(写信问候);书孽(记载罪恶);书记手(担任抄写文书等的书吏);书画卯酉(上下班);书文(撰文并书写);书抄(指手抄本);书具(书写工具,文具);书券(书写契约);书砚(砚台);书狱(书写狱词);书命(书写诏书、命令);书格(一种文具,书写时用以支臂,使腕压着纸,以防墨污);书帖(书写简贴)
画
今大将军问事,但令我书可邪?--《资治通鉴》。胡三省注:“书可,画可也。”
书<名>
书籍,装订成册的著作
书,凡载籍谓之书。--《正字通》
申子、韩子皆著书。--《史记·韩非列传》
何必读书,然后为学?--《论语·先进》
书者,五经六籍总名也。--《史记·礼书》李隐
黄生允修借书。随园主人授之书而告之曰。--清·袁枚《黄生借书说》
家贫,无从致书以观,每假借于藏书之家。--明·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又如:史书(历史书);图书(图和书。泛指书籍);书客(卖书籍、文具的商贩);书香之族(世代读书的家庭);书香一脉(知书达理的家风);书包翻身(指穷读书人发迹);书谜儿(将书中的话作成的谜语);书帕(礼金。明代官场习惯用书籍、手帕作礼物,称书帕);书剑(书和剑。古代文人随身携带之物。后亦指文人生涯);书笈(小书箱);书仪(托名买书而馈赠的礼金);书腐(蛀书虫。喻指迂腐的文人);书心儿(一部书中最精采的章节);书劫(书籍的劫难);书会(宋元时戏曲作者、说话人共同组织的社团);书呆(只知啃书本的人);书城(书籍环列如城,言其多);书脑(书籍装订时打眼穿线的部分);书阁(收藏书籍的地方);书录(图书目录);书囊(盛书籍的袋子)
信件,信函
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--杜甫《春望》
一男附书至,二男新战死。--唐·杜甫《石壕吏》
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,不复料其虚实,便开此议,甚无谓也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书介(传达书信的使人);书尾(书信、信函的末尾);书呈(亦作“书程”。给上司或长辈写的信,信函);书字(书信);书办(管办文书的官吏);书启师爷(管文书的幕友);书役(管理文书的小吏);书尺(尺牍,书信);书素(书信);书筒(古代盛书信的筒。亦指书信);书题(指书信);书缄(书信)
奏章;文书,文件
上书谏寡人者,受中赏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》
先生有所陈奏,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。--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军书十二卷,卷卷有爷名。--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
又如:证书;保证书;说明书;书可(批阅公文,书字认可);书禀(文书);书文(文书);书府(收藏文书图籍的府库);书佐(主办文书的佐吏);书办(管办文书的属吏)
字体,字形;。如:书空(用手指在空中虚划字形)
书法
悦亲戚之情话,乐琴书以消忧。--晋·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
学书费纸,犹胜饮酒费钱。--欧阳修《学书费纸》
又如:楷书;隶书;书判(判别书法与文章的优劣);书圣(指造诣最高的书法家);书意(书法的神髓);书品(评论书法优劣的书;书法的风格造诣);书格(书法的风格)
《尚书》的简称
《书》不云乎?“好问则裕。”--清·刘开《问说》
《书》曰:“满招损,谦得益。”--宋·欧阳修《新五代史·伶官传·序》
庞涓果夜至斫木下,见白书。--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
吾妻来归,时至轩中,从余问古事,或凭几学书。--明·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
文字
怀中一方板,板上数行书。--李贺《感讽》
S秩纟书理(即文理。文辞之义理与脉络);书士(从事文字、文书工作的人员);书轨(指国中所用文字与车轨);书计(文字与筹算)
指“六书”,即中国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论x-
十年,出就外傅,居宿于外,学书计。--《礼记》。孙希旦集解:书、计,即六艺中六书、九数之学也。
古代皇帝的诏书
今以一郡一国之众,对无应书者,是王道往往而绝也。--《汉书》
说书,曲艺的一种。如:书寓;听书
文体名,先秦时“书”为书信的总名,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,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,都称为“书”。如:《乐毅报燕惠王书》、《谏逐客书》、《报刘一丈书》、《与朱元思书》、《与妻书》
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