亦<名>
(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在“大”(人)旁加两点,指示两腋所在。“腋”的本字。本义:人腋窝)同本义
亦,人之臂亦也。--《说文》。字俗作腋
胳谓之腋。--《广雅》
腋在肘后。--《埤苍》
亦<副>
也;也是
亦免冠徒跣,以头抢地尔。(也不过是摘了帽子,光着脚,把头往地上撞罢了。抢,撞。)--《战国策·魏策》
亦盛矣哉。(也真是盛大隆重的事啊!)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亦以明死生之大。(也就是为了用它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。以,用,后面省略了宾语“之”)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攻一时,敌退,三保亦自喜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又如:亦许(也许);亦然(也是这样)
又
先君何罪?其嗣亦何罪?--《左传·文公七年》
又如:亦且(又,而且);亦复(又)
也…也…;又…又………--连用在形容词、动词或名词前面,强调两种动作、行为、状态、事物彼此并列或互相对待。如:亦真亦假
不过;仅仅;只是;
寡人之从君而西也,亦晋之妖梦是践。--《左传》
亦步亦趋
';.;.'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夫子步亦步,夫子趋亦趋。”比喻处处模仿、追随别人
民<名>
(指事。从古文之象。古文从母,取蕃育意。古代指黎民百姓,平民。与君、官对称)
同本义
民,众萌也。从古文之象。--《说文》。按,古文从母。取蕃育也,上下众多意,指事。
民,氓也。--《广雅》。按,土著者曰民,外来者曰氓。
古者有四民,有士民,有商民,有农民,有工民。--《谷梁传·成公元年》
夫民神之主也。--《左传·桓公六年》
无子曰兆民。诸侯曰万民。--《左传·闵公元年》
黎民阻饥。--《书·舜典》
民不适有居。--《书·盘庚上》
哀我征夫,独为匪民。--《诗·小雅·何草不黄》
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。--《论语·泰伯》
吾入关,秋毫不敢有所近,籍吏民,封府库,而待将军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--《孟子·尽心下》
又如:民夫(被官府征召服劳役的百姓);民户(民家);民居(百姓居住之所);民服(平民的衣服);民宅(民房);民望(民众的希望、心愿;在民众中的声望);民牧(民众的治理者。后指地方的长官);民情(民众的心情、意愿);民役(民众所承担的劳役);民利(民众的利益);民命(民众的意旨;民众的生命;人命);民和(民众和睦团结);汉民;回民;藏民;民壮(清朝州、县官的卫兵。即三班中的壮班);渔民;农民;牧民;民膏(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);民经(人民的规范);民熙物阜(人民安乐,物产富饶。形容升平景象);民害(人民的祸害);民力(人民的财力和劳力);民脂(比喻人民的劳动果实);民财(人民的财物);民纪(人民行为的准则);民祗(人民所敬畏者)
泛指人;;;
民受无地之中以生。--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
食者,民之本也。--《淮南子》
石斧之民。--〔英〕赫胥黎著、严复译《天演论》
又如:民性(人的天赋本性);民灵(人和神);民智(人的聪明才智)
民<形>
民间的;
轻徭薄赋,以宽民力。--方勺《方腊起义》
又如:民谣(民间流传的歌谣);民营(民间经营);民语(民间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言语);民狱(民间诉讼案件);民社(民间祭祀土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