宛<动>
(形声。从宀,夗声。象屋里的草弯曲自相覆盖。本义:弯曲)
同本义
宛,屈草自覆也。--《说文》
宛宛黄龙。--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
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。--《汉书·扬雄传下》
又如:宛妙(事物屈曲美妙);宛虹(弯曲的虹);宛曲(辗转;曲折);宛委(弯曲;曲折);宛宛(盘旋屈曲的样子;山川道路蜿蜒曲折);宛燀(回旋盘曲)
晃荡;摇动
晴野霞飞绮,春郊柳宛丝。--白居易诗
释散
纷乎宛乎。--《庄子》。成玄英疏:“纷纶宛转,并释散之貌也。”
宛<形>
委婉;婉转
一面收拾礼物,径往东京,投宿省院诸官,令其于天子之前,善言启奏,别作宛转。--《水浒传》
又如:宛款(委婉诚恳);宛曼(柔媚;婉转曼妙);宛畅(婉转流畅);宛笃(婉曲而诚挚);宛态(含蓄曲折的情态);宛折(婉转曲折)
温柔。如:宛约(形容步态柔美);宛顺(和顺;柔顺)
凹入;低洼
子之汤兮,宛丘之上兮。--《诗·陈风·宛丘》。毛传:“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。”
隆起
宛中宛丘。--《尔雅·小宛》。郭璞注:“宛,谓中央隆高。”
顺利;顺遂
天为粤宛,草木养长,五谷蕃实秀大。--《管子》
小
宛彼鸣鸠,翰飞戾天。--《诗·小雅·小宛》
宛<副>
似乎,好像;仿佛
宛然可遇。--清·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
宛然尚在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又如:宛肖(逼真;极像);宛类(很像)
事物真切可见,历历在目。如:宛尔(明显的样子;真切的样子)
儿<名>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是“人”字,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。“儿”是汉字部首之一,从“儿”的字大都与“人”有关。本义:幼儿。古时男称儿,女称婴,后来孩童都称儿)
同本义,.
儿,孺子也。--《说文》
专气致柔,能如婴儿乎?--《老子》第九章
老人儿啼。--《史记·循吏列传》
男曰儿,女曰婴。--《苍颉篇》
见两小儿辩斗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又如:儿女子(孩童);儿剧(犹儿戏);儿话(孩子话);儿撬(拐棍儿);儿拜(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);儿啼(小孩哭);儿孩(孩童)
儿女,父母所生的子女,第一代后裔。如:儿孙满堂;小儿;儿女夫妻(结发夫妻,从小的夫妻);儿女之情(指青年男女之间相爱的情感)
长辈对幼辈的称呼。亦用作轻蔑之称。如:儿郎(将帅对士兵的称呼)
父母对儿子的称呼
儿,子也。--《广雅·释亲》
汤为儿守舍。--《汉书·张汤传》
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。--《汉书·项藉传》
大儿锄豆溪东,中儿正织鸡笼。--宋·辛弃疾《清平乐·村居》
阿爷无大儿。--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
又如:儿媳(即儿媳妇);儿子花(儿子的影子);儿曹(儿辈);儿息(子息)
男青年。如:儿孩儿(男孩子);儿男(男孩,男子)
年轻人;青年。如:健儿
我
子女对父母的自称
兰芝惭阿母:“儿实无罪过。”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
送儿还故乡。--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
又如:儿家(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;你,称女子)
弟对兄的自称
帝乃以延宗为相国、并州刺史,总山西兵事。谓曰∶“并州阿兄取,儿今去也。”--《北史·齐安德王延宗传》
儿<形>
雄性--多指牲畜。如:儿猫(公猫)
自己的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
宣和中士女观灯者赐酒。有夫妇并游,不获同进,其妇蒙赐,辄怀酒杯,谢词曰:“归来恐被儿夫怪,愿赐金杯作证盟。”上赐之。--《月令广义》
儿<后缀>
儿化。汉语后缀的“儿”不自成音节,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的音节
多用作名词后缀(1)∶表示小。如:盆儿;棍儿;小猫儿;小车儿(2)∶表示词性变化。动词名词化,如:唱儿;逗笑儿。形容词名词化,如:亮儿;零碎儿(3)∶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。如:口儿;门儿;根儿(4)∶表示词义变化。如:白面儿(海洛因);老家儿(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)
动词的后缀。如:玩儿;火儿
形容词后缀。如邵雍《首尾吟》:“天听虽高只些子,人情想去没多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