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<名>
(会意。从“囗”,表示疆域。从或(即“国”)。“或”亦兼表字音。本义:邦国)
周代,天子统治的是“天下”,略等于现在说的“全国”
国,邦也。--《说文》
以佐王治邦国。--《周礼·太宰》。注:“大曰邦,小曰国。”
方千里曰国畿,诅祝以叙国之信用,以资邦国之剂信。--《周礼·大司马》。注:“国谓王之国;邦国,谓诸侯国也。”
都城过百雉,国之害也。--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
丘也闻有国有邦者。--《论语·微子》
夫大国,难测也,惧有伏焉。--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
秦人开关延敌,九国之师,逡巡而不敢进。--汉·贾谊《新书·过秦论上》
又如:齐国;晋国;郑国
国都,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。又称国城,国邑
国中九经九纬。--《考工记·匠人》。注:“城内也。”
三曰国禁。--《周礼·士师》。注:“城中也。”
在国曰市井之臣。--《孟子》。注:“谓都邑也。”
土国地漕。--《诗·邶风·击鼓》
先王之制,大都不过参国之一,中五之一,小九之一。--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
武夫力而拘诸原,妇人暂而免诸国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
愿君顾先王之宗庙,姑反国统万人乎!--《战国策·齐策》
登斯楼也,则有去国怀乡,忧馋畏讥,满目萧然,感极而悲者矣。--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又如:国中(王城之内;国内);国人(国都中的人);国迁(国都迁徙);国阴(都城北郊);国郊(国都周围地名);国禁(古代国都中的禁令);国邑(城邑);国刑(城中施行的刑罚)
国家;;
聊以行国。--《诗·魏风·园有桃》
国无有残。--《诗·大雅·民劳》
僵卧孤村不自哀,尚思为国戍轮台。--宋·陆游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》
思国之安者,必积其德义。--唐·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
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。--孙文《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序》
又如:国纪(旧指国家礼制与法令);国帑(国库中的钱币);国禄(国家的俸禄);国课(国税;国家税收);国器(可主持国政的人才)
古代王、侯的封地
汉王之国,良送至褒中。--《史记·留侯之家》
孟尝君就国于薛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》
又如:国租(封地的田赋)
帝王'。如:国孝(为皇帝、后妃或皇帝父母服丧);国丈(帝王的岳父);国太(帝王之母的俗称);国姻(帝王的姻亲)
部落
韩凡七十八国。伯济是其一国焉。大者万余户,小者数千家,各在山海间。--《后汉书》
地方
荆州北据汉沔,利尽南海,东连吴会,西通巴蜀,此用武之国。--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逝将去女,适彼乐国。--《诗·魏风·硕鼠》
家乡
侃欲逊位归国,佐吏等苦留之。--《晋书》
姓
树<动>
(形声。从木,尌声。本义:栽树)
同本义
树,生植之总名。--《说文》。段注:“植,立也。假借为尌竖字。
宿敢不封殖此树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年》
夫坚树在始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。注:“树木也。”
地道敏树。--周礼《中庸》。注:“谓殖草木也。”
二曰树艺。--《周礼·大司徒》
树之榛栗。--《诗·鄘风·定之方中》
五亩之宅,树之以桑,五十者可以衣帛矣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又如:树事(种植草木之事);树杨(种植杨树);十年之计,在于树木;树其树以荫行人
种植;
树,种也。--《广雅》
所食之粟,伯夷之所树与?--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
后稷教民稼穑,树艺五谷。--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
又如:树萱(种植萱草);树稼(种植农作物);树植(种植);树养(种植培养)
竖起或建起;树立
崇牙树羽。--《诗·周颂·有瞽》
犹有未树也。--《庄子·逍遥游》
如是,则人有树事之患,而有争功之祸矣。--《荀子·富国》
皆稽颡树颔,扶服蛾伏。--《汉书·扬雄传下》
树德而济同欲焉。--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
无易树子。--《公羊传·僖公三年》
筑石寨土堡于要隘,树帜曰:“谢庄团练冯”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又如:树炮(架炮);树建(建立,树立);树表(竖立标志);树栅(构筑栅栏);树牙(建立牙旗);树竿(竖着竹竿);树功(建立功勋);树事(建立事业);树基(建立根基);树教(建立教化);树君(立君主);树子(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)
培植;培养;
终身之计,莫如树人。--《管子·权修》
树<名>
树木
树,木总名也。--《广韵》
树,木生植之总名。--《说文系传》
有嘉树焉,宣子誉之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年》
树木方盛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
狗吠深巷中,鸡鸣桑树颠。--晋·陶渊明《归园田居》
斜阳草树,寻常巷陌,人道寄奴曾住。--宋·辛弃疾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
又如:果树;松树;树科(草丛;灌木丛);树上开花(比喻好上加好);树老招风,人老招贱(树老被风吹,人老被轻视);树末(树梢);树桠(树杈子);树杪(树梢);树株(树棵);树阙(树间空隙);树簇(树木丛生);树瘢(树木经砍伐后留下的疤痕)
树状物.。如:铅树;脉管树;肺泡树;活树,小脑活树
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