幽〈动〉
同本义
幽,隐也。--《说文》。段注:“幽,从山,犹隐从阜,取遮蔽之意。”
昆仑旁薄幽。--《太玄·中》。注:“隐也。”
雍遏不通曰幽。--《周书·谥法》
以致其幽。--唐·柳宗元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
退隐;潜藏
幽居而不淫。--《礼记》
南阳之弊幽。--《战国策》
又如:幽隐(隐居的贤才);幽士(幽子,幽人。幽隐之人;隐士);幽女(隐居无偶的女子)
囚禁
公侯失礼则幽。--《荀子·王霸》。杨倞注:“幽,囚也。”
栾书中行偃劫而幽之。--《吕氏春秋·骄恣》
乃幽武。--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又如:幽困(囚禁);幽杀(拘禁杀害);幽死(囚禁而死);幽劫(遭囚禁,被胁制);幽杀(囚禁处死);幽废(幽禁废黜)
隐藏。如:幽潜(隐藏之人;隐士);幽情(深藏于内心的绵长衷情);幽悰(隐藏在内心的感情)
幽<形>
昏暗;阴暗
幽,微也。--《尔雅》
幽,冥也。--《小尔雅》
幽明之占。--《史记·五帝纪》
方世俗之幽昏兮。--《楚辞·惜誓》
水府幽深。--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凄神寒骨,悄怆幽邃。--唐·柳宗元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记》
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,亦不能至也。--宋·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
幽晦以多雨。--《楚辞·屈原·涉江》
又如:幽岩(深暗的岩洞);幽房(深暗的房间);幽室(幽暗或没有光亮的房子);幽隐(幽暗不明);幽国(政治昏暗的国家);幽暮(昏暗的傍晚);幽昧(昏暗不明)
深邃
幽,深也。--《尔雅》
入于幽谷。--《易·困》
幽幽南山。--《诗·小雅·斯干》。传:“幽幽,深远也。”
出自幽谷,迁于乔木。--《诗·小雅·伐木》
又如:幽闺弱质(闺阁中的弱女子);幽扃(深锁的门);幽谷(深谷);幽冤(深冤);幽闺(深闺。指旧时女子的卧房);幽情(深远或高雅的情思)
幽静
幽独处乎山中。--《楚辞·屈原·涉江》
青云动高兴,幽事亦可悦。--杜甫《北征》
又如:幽轩(幽静有窗的小室);幽真(幽静纯真的情趣);幽娟(幽静美好);幽敞(幽静宽敞);幽偏(静僻之处);幽坞(僻静的山坳);幽隅(僻静处);幽栖(幽僻的栖止之处)
卑微。如:幽介(卑微孤介的人);幽仄(微贱;卑陋);幽陋(卑微);幽柔(低微柔弱)
幽雅
幽赏未已,高谈转清。--李白《春夜宴桃李园序》
又如:幽妍(清秀);幽秀(幽雅秀丽);幽姿(幽雅的姿态);幽致(幽雅别致)
通“黝”。黑色
其桑有幽。--《诗·小雅·隰桑》
再命赤靶幽衡。--《礼记·玉藻》。毛传:“幽,黑色也。”
幽<名>
幽静隐蔽的地方
虎豹得幽,而威可载也。--《管子》
坟墓。如:幽宫(坟墓);幽宅(坟墓);幽阡(墓道);幽石(墓石)
阴间
九幽十八狱,无此黑暗也。--《聊斋志异》
又如:幽冥界(阴曹地府);幽孽(人死后在阴间所受的苦难);幽神(鬼神);幽阴(阴间)
幽州
东北曰幽州。--《周礼·职方式》
燕曰幽州。--《尔雅》
幽州在北,幽昧之地也。--《释名·释州国》
古地名
在今河北省北部及辽宁等地
在今北京市及所属通县、房山及河北省武清、永清、安次等县境内
舒<动>
(会意兼形声。从舍,从予,予亦声。本义:伸展,舒展)
同本义
舒,伸也。--《说文》
匪安匪舒。--《诗·大雅·江汉》
舒,展也。--《广雅》
舒勃,展也。东齐之间,凡展物谓之舒勃。--《方言亢》
赢缩卷舒。--《淮南子·本经》。注:“舒,散也。”
舒忧娱哀。--《楚辞·怀沙》
然而蛾脸不舒,巾袖无光。--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在那里舒头探脑价望。--《水浒传》
把拳头舒过来。--《儒林外史》
又如:舒卷(张开或卷起);舒手(松手;伸手);舒头(伸头);舒直立(伸腰直立);舒勃(开展,展开);舒眉(展眉。快乐无忧的样子);舒啸(舒怀啸歌);舒筋活血(使筋肉舒适,血脉流通);舒启(伸展);舒达(伸展分布);舒布(展开;散布)
展现
缺月向人舒窈窕,三星当户照绸缪。--宋·苏轼《浣溪沙》
宣泄积滞,抒发x
退而论书策,以舒其愤。--汉·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
又如:舒愤(抒发愤懑);舒忧(抒发忧思,忧虑);舒泄(抒发,发泄);舒和(抒发阳和之气);舒情(抒发情怀);舒泻(抒发,发泄)
舒<形>
徐;迟缓;舒缓
舒,舒缓也。--《说文》
舒,缓也。--《尔雅》
舒,迟也。--《广雅》
舒而脱脱兮。--《诗·召南·野有死麕》
舒窈纠兮。--《诗·陈风·月出》。传:“迟也。”
君子容舒迟。--《礼记·玉藻》
又如:舒舒(缓慢的祥子);舒和(舒缓和顺);舒扬(举止从容不迫);舒暇(从容不迫貌);舒迟(犹舒徐。从容不迫貌);舒慢(迟缓懈怠);舒徐(自如;从容不迫)
舒畅
宾客意少舒。--林嗣环《口技》
又如:舒摊(舒适);舒怀(开怀;心情舒畅);舒舒(心胸安和宽广的样子)
宽;广阔
万里长江横渡,极目楚天舒。--毛泽东《水调歌头游泳》
舒<名>
古国名。春秋时为徐所灭。后置县,故城在今安徽省庐江县西
姓
舒<副>
徐缓
登东皋以舒啸,临清流而赋诗。--晋·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